接诉即办已立法 “踢皮球”即将终结

众所周知,老百姓去政府部门投诉是一件很头疼的事。早些年,投诉没人理,而且也不知道这件事到底归哪个部门管。近些年有了很大的进步,老百姓去投诉,接待人的态度好了。但投诉的事却迟迟没有结果。拖的人急不得火不得,无可奈何。

 

但最近,这种情况将有很大的改观,在全面依法治国精神的指导下,北京率先对接诉即办立法。2021年5月27日,《北京市接诉即办条例(草案)》提交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一审。

所谓“接诉即办”,就是要求对群众投诉进行限时办理。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实施派单,在诉求工单上注明办理时限。依法履行职责,及时办理诉求;确需依法延长办理时限的,向诉求人说明理由,并通报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。未来,投诉将精准派单。根据职权法定、权责对等、属地管理、分级负责的原则,按照派单目录实施精准派单;同时,建立派单异议审核机制。诉求办理时限届满,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应当通过电话、短信、网络等形式对诉求人进行回访,了解诉求办理的响应、解决、满意度等情况。

条例草案要求,第一,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应当通过语音、文字等方式全面、准确、规范记录诉求提出的时间、诉求事项等要素,形成诉求工单。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,应当及时推送政府有关部门。

第二,条例草案要求按照诉求类型分类处置,同时对例外情形分类办理。其中,理顺与已有法定程序的关系,明确对依法应当通过或者已进入诉讼、仲裁、纪检监察、行政复议、政府信息公开等法定途径和已进入信访渠道办理的事项,告知诉求人相应法定渠道;为避免政府大包大揽,对超出承办单位职责范围的诉求,告知诉求人通过市场、社会等其他渠道解决。

北京各政府还根据诉求分级分类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,凡涉及水、电、气、热等重点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部门,提供7×24小时服务。根据诉求的轻重缓急程度和行业标准,原则上实行2小时、24小时、7天和15天四级处置模式。

条例草案还明确要求,接诉方要主动接受各方监督,加强接诉即办专项监督,并明确有推诿、敷衍、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者的法律责任。北京将建立健全以响应率、解决率、满意率为核心,以督促承办单位依法履职为导向的接诉即办考评机制,定期点评、通报考评结果。考评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。

在老百姓看来,接诉即办立法是北京市政府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。老百姓的烦恼终于可以不像皮球一样被某些部门踢来踢去了。那些对老百姓的投诉“接而不办,办而无果”的懒政、渎政终于有药可治了。

总书记曾多次提出,“以人民为中心”,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,就是要“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”。所以,以“人民为中心”的第一要义,就是政府要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办事,办实实在在的事!

衷心希望接诉即办能在国家层面立法,惠及每一位老百姓。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